官司可以打,赔偿可以要,能否到位可就两码事了
有言“人红是非多”。刀郎的《罗刹海事》点击率达到了19亿,一时间,传唱者有之,评议者有之,相关的那英微博评论区竟然被攻陷,大约500万评论闯了纪录。
(资料图)
有律师建议那英起诉刀郎,巨额索赔。
其实,我真就看不好律师这个职业,除了挑拨是非,其实没什么大用。什么官司都能打,什么钱都可以要,成否另说。你只要进律所,说要打官司,他肯定告诉你:可以打!至于,胜否?那就是法院的事了。
特别是这类官司,不管成败,某一天,他的头衔上立刻就有了,那英名誉案代理律师等等,借名人而成名人,这是某些律师的惯用伎俩。其费用,立刻因此而翻倍。
因为体育也属娱乐,作为体育作者也就顺带着关注了一下这首火的不要命的歌曲。的确,太有深意。要说批评,这就是最尖锐的批评。而人们的眼界中,大多是歌功颂德类,批评类的寥寥,因此这首批评歌曲立刻骤然间火了起来。
但如果把这首歌看成了对那英等四个歌坛要人的攻击,似乎有点太狭隘。虽然是从时间点和一些现象看似乎有点道理,可其中批评的黑白颠倒,以丑为美,勾栏将高雅,公公好威名,恰恰是“人类的问题”。也因此,一下子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激情。否则,仅仅是娱乐界的争风吃醋,这首歌曲也火不到这种程度。毕竟这歌曲是通俗还是高雅,歌声是农民听,还是贵族欣赏,这与普通百姓没有多大关系。
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就是它的形象思维。其塑造的人物形象,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正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就如阿Q正传中的阿Q,你说,鲁迅先生说得谁呢?转了一圈,能不能从自己的身上找到阿Q的某些特征呢?不用讳言,阿Q就在我们身边。
至于,伟大的《红楼梦》,至今到处都是红学会,研究红楼梦成了一个学派,一个文学界的现象,那么,请问有结论吗?谁是王熙凤呢?谁又像她呢?可能每一个研究红学的学者,都会有自己的结论。
这就是文学,他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他。你要是对号入座你就输了!
刀郎这首歌,讽刺的也就是一种社会现象,丑陋而现实。是某些人的共性,是某些人共同存在的毛病。也因此,才引起了千万人的共鸣。
怎么,那英的律师,根据什么说这首歌就是讽刺了那英?
如果有证据,那只能说,名符其实,也没有争辩的必要。人家说的是事实啊!事实俱在,凭什么要赔偿?如果没有证据,你这官司打得不荒唐吗?
就这“勾栏偏要装高雅”,你说,是指的谁呢?总不能说脾气火爆,张口就来的那姐装高雅吧?她可很少装。如果这位律师拿出证据,怎么说呢?你不掉进去了吗?证明人家说的对,你索什么赔?如果人家说的不对,那就简单了,人家没说你那英啊!你又索的那门赔呢?
千万别鼓捣事了,这些没事的律师消停点,我们社会的矛盾还能少一点。
《罗刹海市》就是一首歌,其内容是讽刺类的。讽刺的是社会某种丑陋现象,进步意义很大。看了个视频,那英不也亲自传唱了吗?这才是胸怀,才是格局。别弄那些没用的,在亿万拥趸面前,你的任何反对作法,一个是没用,另一个就可笑也可憎了。
我们需要反思的恰恰是这首歌曲所讽刺的,改变和努力避免这种社会现象的泛滥。而不是哗众取宠,借此而贩卖自己的狗皮膏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