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系”欲增持南玻A逾5%股份,控制权争夺战一触即发?
2023-03-23 19:44:28  来源: 环球老虎财经app  
1
听新闻


(相关资料图)

南玻A(行情000012,诊股)的股权争夺战再起波澜。“宝能系”再度“派兵”增持南玻A,并意欲继续增持不低于5%,这也意味着已“家道中落”的“宝能系”将要掏出超10亿元的资金。一场围绕上市公司控制权展开的斗争,一触即发。

“捉襟见肘”的“宝能系”试图耗资超10亿元增持南玻A。

3月22日晚,据南玻A公告称,“宝能系”深圳市冠隆物流有限公司(简称“冠隆物流”)已在3月17日花费105.92万元增持公司16万股。

与此同时,冠隆物流再抛增持计划,意图在未来半年内自筹资金增持公司,增持比例不低于公司总股本的5%,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26%。

这也意味着冠隆物流至少增持南玻A 1.54亿股,若按照南玻A 3月23日收盘价7.03元/股计算,所需资金高超10亿元,这对于“千疮百孔”的“宝能系”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宝能系”此举,或许意在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意欲争夺南玻A控制权?

在与南玻A董事会的控制权“失之交臂”后,宝能系重振旗鼓,再次展开对南玻A的“进攻”。

3月22日晚,据南玻A公告称,冠隆物流在3月17日增持公司16万股,耗资105.92万元。同时,冠隆物流的增持计划也随之显现。其意图增持南玻A不低于总股本5%的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26%。

叠加“师出同门”的中山润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山润田”)、承泰集团有限公司(BVI)(简称“承泰集团”)所持南玻A 2.3%的股份,三家公司合计持股比例至少超7.3%。

而冠隆物流、中山润田、承泰集团的背后均是深圳华利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华利通”),华利通持股上述三家公司的比例分别为51%、100%、100%。进一步股权穿透发现,华利通则是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钜盛华”)的全资子公司,而钜盛华则由宝能集团的姚振华藏于幕后。

作为“宝能系”一员的冠隆物流此次至少增持南玻A 1.54亿股,若按照南玻A 3月23日收盘价7.03元/股计算,所需资金高超10亿元。

但如今的宝能系千亿债务压顶,却意欲拿出重金增持南玻A的背后可能是看上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从业绩来看,玻璃行业龙头南玻A不失为一份“优质资产”。营收从2019年的104.72亿元逐步增长至2021年的136.29亿元;归属净利润则从2019年的5.3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29亿元。

不过对于宝能而言,能否吃下南玻A,还是未知数。

曾经如日中天的“宝能系”如今“摇摇欲坠”,不得不靠着被动减持旗下数个上市公司以“还债”。

痛失所持部分上市公司控制权

“酱油老二”中炬高新(行情600872,诊股)也未能幸免。

先前“宝能系”从中山火炬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火炬集团”)手中夺得中炬高新的控制权。时至今日角色互换。

中炬高新和中山润田的关联还要从2018年讲起,彼时中山润田斥资57亿元收购上市公司1.99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24.92%。也就是说,中山润田将“手握”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之位。不满足于此的中山润田又在2021年6月增持上市公司67万股,持股比例增至25%。

转折来到2021年8月,中山润田在“宝能系”的拖累下频频被动减持中炬高新。此时质押权人平安证券将中山润田持有并质押的中炬高新170万股减持,中山润田持股比例也从25%降至24.79%;同年11月,安信证券同样卖出中山润田所质押的450万股,持股比例降至24.23%。

自2022年以来,中山润田与西藏银行、中航信托粤财信托等公司的债务纠纷促使被动减持之路仍在继续,截至年底,中山润田所持中炬高新持股比例已降至14.73%,持股数量为1.16亿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炬高新原先的二股东火炬集团仍对上市公司“虎视眈眈”。

自去年7月以来,火炬集团的一致行动人嘉兴鼎晖桉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鼎晖桉邺”)、上海鼎晖隽禺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鼎晖隽禺”)等频频增持中炬高新,截至今年1月,火炬集团重回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之位,持股比例达15.48%,已超中山润田。

3月22日,鼎晖桉邺再以4.06亿元竞得中炬高新1200万股。此次交易完成后,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数量将达1.36亿股,占总股本的17.0061%,再次拉开与中山润田持股比例的差距。

在大股东的阴霾之下,中炬高新自然受到拖累。2020-2022年营收徘徊在51亿元附近,归属净利润也从2020年的8.9亿元降至2021年的7.4亿元,2022年甚至亏损5.9亿元。

“宝能系”牵连的上市公司不止中炬高新。

剧情再度重演。去年12月,据韶能股份(行情000601,诊股)公告称,“宝能系”深圳华利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华利通”)1.4亿股被深圳智茂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深圳智茂”)以10亿元竞得。深圳智茂持股13.11%成为韶能股份第二大股东。华利通也不再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韶能股份降至7394.9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84%。

岌岌可危的“宝能系”

“宝能系”频频失去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位置的“导火索”是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高额的负债压得“宝能系”喘不过气来,从旗下主要金融平台钜盛华也可窥见一二。公司总负债由2014年的96亿元逐步飙至2021年的4715.46亿元。资产负债率也从2016年以来维持在80%左右,2021年更是近85%。

除被动减持上市公司以缓解债务压力外,宝能集团还通过出售房资产“自救”,据媒体报道,包括广州黄埔区的宝能金融中心项目、广州黄埔区知识城的枫下旧改项目等。

债务压顶是“宝能系”大踏步向前留下的“后遗症”。

毕竟在2015年前后的巅峰时刻,其靠着“赌徒式”的手段先后举牌数十家上市公司。包括万科、华侨城、明星电力(行情600101,诊股)、南宁百货(行情600712,诊股)、南玻A、合肥百货(行情000417,诊股)等。

高杠杆收购是“宝能系”惯用手段,其中的典型案例便是万科。

自2015年7月以来,“宝能系”频频举牌万科,截至同年12月持股比例增至20.008%,坐上万科第一股东的位置。随后钜盛华累计买入4.7亿股,此时“宝能系”已持有万科24.26%的股权。据不完全统计,”宝能系”耗资高超300亿元。

而钜盛华在2014年年底的总资产还不足300亿元,全年净利润更是不超3亿元。这不仅令市场心生疑问,钱从何而来。有据媒体报道,“宝能系”收购万科的资金至少包含在不同金融市场的四层加杠杆动作,真实杠杆累加超过10倍。

就像此次“宝能系”增持南玻A计划下限资金高达10亿元,这也同样被深交所质疑,相关增持计划是否具备可实现性、可操作性,是否存在大额杠杆收购或“忽悠式”增持的情形。

从中也不难看出,“宝能系”围猎上市公司主要分两步走:举牌+定增。但该模式并非一帆风顺,就像“宝能系”一直以来“垂涎”的是韶能股份控股股东的身份。自2015年“宝能系”接连举牌一跃成为韶能股份第一大股东后,其试图通过定增的方式拿下韶能股份实控权,但最终折戟。

但“宝能系”通过钜盛华等子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大杀四方”,资产总额节节攀升。截至2021年末,宝能集团总资产已达8300亿元。

”得力助手“钜盛华也无例外,总资产从2014年的仅283.13亿元飞升至2021年的5552.33亿元,8年时间暴涨1861.05%。

这也意味着“宝能系”一步步发展成为千亿帝国,从最初的房地产起家现已发展成为涵盖高端制造、国际物流、综合开发、民生服务四大核心业务板块的集团,业务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城市。

时至今日风险如影随形,一个千亿帝国正逐渐“熄火”。

关键词: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