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撤!撤!8月首周IPO撤否率超40%
2023-08-06 22:12:39  来源: 金融界  
1
听新闻

审核节奏放缓、IPO审核端口前移至受理环节、对IPO募集资金用途的审核趋严、传统行业企业上市困难……针对上述说法,业内人士对此并未完全确认。


(资料图片)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7月共有22家拟IPO企业过会,而撤否企业有23家,撤否率陡然突破30%,创下今年2月份全面实施注册制以来的最高值。而在申报IPO方面,沪深交易所罕见出现IPO单月“零申报”,仅有一家公司金苑种业在北交所申报IPO并被受理。

各种迹象表明,券商投行作为保荐机构落实“申报即担责”的压力越来越大,监管层对压严压实发行人的信息披露第一责任及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责任的监管力度也越来越有效。

8月首周撤否率超40%

虽然国枫律师事务所的IPO监管律师王岩表示,因为涉及到半年报的更新,7月历来是每年的申报淡季,此外,7月底8月初还是审核的传统休假期,但是也有资深投行人士表示,沪深交易所对撤否率的考核成为不少投行人士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对于申报越来越谨慎出手。

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2023年IPO终止企业145家(12家审核不通过终止,133家主动撤回),上市企业210家。按沪深交易所的口径(撤否率=撤否数/(撤否数+上市数+排队数)统计结果显示,全面实施注册制之后,3月、4月沪深两市的撤否率均在18%左右,5月降至12.61%,但是进入6月审核趋紧,撤否率升至21.23%,7月更是创下年内新高34.45%。进入8月仅一周,撤否率直接跃升至43.33%。

(注:2月份实施全面注册制,有16家在审IPO项目平移至交易所,算作撤回)

在审核节奏方面,数据显示,今年7月共有25家公司接受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的审核,远低于6月的54家,与去年同期的47家相比,也下降了近一半。

根据统计,仅仅在2023年上半年共有207次上会,平均每周审核8家。而在去年同期年共250家企业上会,平均每周审9.6家。

IPO企业注册的速度也在放缓。今年6月、7月均只有29家企业注册生效,而今年3月至5月每月注册生效数均在40家以上。

杜绝“带病上市”

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针对上述现象,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岩表示,造成7月申报企业数量大幅降低的原因可能有几方面,一是因为以年报、半年报进行IPO申报的企业较多,7月正处于空档期,历来申报企业数量就偏少;二是随着注册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监管部门和中介机构均对申报企业的经营数据和合规情况要求更为严格,严把风控关,杜绝企业带“病”申报,一定程度增加了企业规范整改的时间;同时,部分企业在疫情后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业绩等经营层面,希望以更佳的质地、更好的状态迎接资本市场的审视。

此外,也有资深投行人士表示,沪深交易所对撤否率的考核成为不少投行人士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对于申报越来越谨慎出手。

另一位律所合伙人则表示,今年前7个月撤回的145家企业中,有133家是主动撤回。撤回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因为企业自身的盈利变化,已经不符合此前的申报时候的标准;另一方面监管及中介机构对于风险把控的要求进一步趋严,也导致部分企业因规范性问题而知难而退。

他认为除了企业自身盈利在近两年发生变化、压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的责任之外,监管正在全面评估全面注册制对一、二级市场的影响,尤其是对一级私募股权市场的影响。“目前不少拟上市项目的估值已经掉到了C轮的估值,”一位资深创投人士告诉记者。

此外,近期上交所和北交所先后下发上市审核动态,剑指再融资的合理性、医疗企业的推广费以及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等多条敏感红线。

无独有偶,7月31日,深交所终止了对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审核。在最新的一轮问询中,深交所不仅关注集采对这家公司营收、净利润的影响,也指出该公司推广服务费在销售费用中占比过高,部分推广服务上的实缴资本为0,或注册地为居民楼、村庄等问题。

8月1日,山东晶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注册阶段被终止,引发行业震动。该公司在2020年7月就已经被证监会接受受理,证监会的两轮问询中,公司都务法就前证监系统人员李道远持股的合理性和资金来源做出解释,在等待了一年多之后,该公司撤回了材料。

上述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上交所刚通报了一起上市后发现实控人通过其他人代持股份的案例,因此近期也加大了对代持股方面的审查。

对于“带病闯关”、“一查就撤”者,监管部门也没有任其一撤了之,持续加大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记者此前梳理罚单发现,今年以来,沪深交易所对多起IPO项目中的违规行为采取监管措施,对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严监管。

为进一步督促保荐机构在IPO保荐业务中履职尽责,切实提升执业质量,把好市场“入口关”,沪深交易所7月21日发布《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的保荐机构执业质量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力促投行提高保荐质量。

“《评价实施办法》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对于优化资本市场功能、服务国家战略具有积极且长远的意义,将有效促进树立‘重质量’‘立足长远’的行业执业理念,重塑行业竞争格局。”某券商人士说。

券商投行业务或继续承压

2022年,超八成的券商投行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从2023年前6个月的数据来看,今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通过IPO、增发、再融资等方式累计融资6637亿元,去年同期则融资7377.6亿元,同比下降10%。

此外,今年7月,沪深京三大交易所资本市场IPO首发募资390.42亿元,较去年同期小幅增加2%左右,环比下降17.81%。

IPO作为券商投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今年前7个月,共有210家公司完成首发募资,较去年同期的205家略有增加;累计募资金额2478.7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504.52亿元略有减少。

从保荐机构来看,今年前7个月,绝大多数的券商完成的保荐项目均同比减少,中金公司、国金证券、广发证券、开源证券较去年略有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让各位保荐人焦虑的撤否率在今年也不约而同地小幅增加。其中,招商证券、兴业证券以及光大证券的撤否率较去年同期的个位数,跃升至20%以上。

根据深交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督促会员提升保荐业务执业质量的通知》显示,保荐人人均保荐项目数居前二十,且项目撤否率达到30%以上且在40%以下的,深交所抽取一定数量的保荐人,对其保荐的IPO项目按5%以上的比例抽取实施现场督导。如果项目撤否率超过60%的,深交所对其保荐的IPO项目按50%以上的比例抽取实施现场督导。

此外,被证监会或者交易所实施行政处罚的,也会对其保荐的IPO项目按不同比例抽取实施现场督导。

根据深交所的监管安排,首次纳入保荐业务执业质量检查认定的计算范围的时间区间为2023年2月17日-8月16日。是否会有新的一批券商进入现场督导的名单,很快将见真章。

关键词: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