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村到人均年收入上万元
【资料图】
咀儿村山地架豆种出“致富路”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何慧娟王雪梅
当前,正值春耕春种好时节。记者在武山县四门镇咀儿村的连片架豆种植基地看到,一垄垄覆好膜的农田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银丝带环绕在山间。
咀儿村地处武山县西梁,这里是四门镇北部山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日照充足。10多年前,该村还是贫困村,后来村上充分利用北部山区气候和地理优势,率先试点“引菜上山”推广种植架豆,创建了菜、粮、油两年三熟“西梁模式”。
“架豆种植是我们村的主导产业,亩产值平均4000元以上。别看这小小的架豆,因投资小见效快,这些年靠着种它,村里很多人实现了增收致富,改善了生活条件。”咀儿村村支书汪贵义说,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上万元,其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40%,而农业收入主要来自架豆产业。
当天,记者走进咀儿村村阵地时,几位村民正在整理竹竿。“这是给架豆搭架用的,这两天因下雨地里的活干不了,我们就抽空把竹竿准备好,怕到时候忙活不过来。”村民汪万红告诉记者,他家种了8亩架豆,正常情况下一亩架豆能产3000多斤,平均每斤批发价在2元左右,再减去化肥、农药、地膜等成本,每亩地净赚四五千元。
但是,去年由于天气干旱,导致架豆减产严重。“农业就是靠天吃饭,去年遇上旱天,每亩架豆勉强能收入两三千元,减去成本相当于一年白干。”汪万红说。
要如何打破“靠天吃饭”的困境,让山旱地变成水浇地,武山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记者得知,武山县西梁灌区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中,项目建成后西梁山上的所有农田将变为水浇地,这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能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最开始我们的架豆只发往西安、郑州。后来,经县里在江南、东北、内蒙古等地推销,现在架豆可发往全国各地,行情好的时候经销商会来田间地头收购。”汪贵义说,采摘好的架豆会运到洛门蔬菜市场的冷藏库里进行分拣、包装,然后通过冷链车运往全国。
多年来,咀儿村的架豆产业一直在发展中求新求变。从“靠天吃饭”到“靠技生金”,销售渠道从单一到多元,种植品种也不断改良优化……
“今年,我们积极动员村民连片种植架豆800亩以上,既方便了群众集中管理、灌溉,也方便经销商到种植点统一收购,在降低架豆种植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村民收入。”汪贵义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