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每年坐拥2000亿元收入,金龙鱼(行情300999,诊股)却利薄如纸。特别是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冲击之下,公司已连续两年业绩大降。
米面油行业虽然规模巨大,但行业参与者众,且始终难以摆脱傻大粗笨的“搬运工”角色,赚取微薄的辛苦钱。
于是,最近几年,金龙鱼不断加码盈利水平更高的调味品行业,与海天味业(行情603288,诊股)等企业,在居民厨房展开新的竞争。
业绩两连降
在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中,金龙鱼持续多年,在小包装食用油、包装面粉、包装米现代渠道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这也成就了它在中国食品加工行业绝对的规模领先地位,堪称中国粮油界的“巨无霸”。
但是,由于公司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加工环节,一头挑着原料端,另一头是消费市场,且行业参与者众多,产品又具有民生刚需品属性,决定了其盈利水平始终难以提升。
特别是上游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原材料价格波动明显,一旦有了风吹草动,就会对金龙鱼的利润带来重大影响。
最近几年,因生产所需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直接导致公司业绩连续两年出现大幅下降。
新近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2022年度,金龙鱼(300999.SZ)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至2574.85亿元,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7.1%至30.11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惨降36.3%。这也是公司自2017年以来的最差业绩表现。
据历年财报,公司在原材料采购端,的确承受着巨大的成本上涨压力。
以金龙鱼采购量最大的大豆及加工品为例,2019年平均采购单价为3231元/吨,到2021年已涨到了4734元/吨,2022年上半年甚至高达5369元/吨。
油籽及加工品、棕榈油及月桂酸油,涨得更加离谱。2019年-2022年上半年,前者从5405元/吨涨至8612元/吨,后者从3527元/吨涨至8117元/吨。
期间,公司连续调高旗下产品的价格,但仍远不足以平抑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
受此影响,公司盈利水平持续大幅下滑。
其中,贡献了公司6成以上收入的厨房食品板块,毛利率由2020年的13.00%降至2021年的8.30%,2022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滑至7.09%。第二大业务板块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2020年和2021年的毛利率分别为10.66%和7.41%,2022年上半年为8.0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76个百分点。
加码调味品
正是因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金龙鱼不得不采取业内通用的炒期货的办法,试图借此平抑业绩。
在这方面,公司也曾尝到了甜头。2017年-2019年,公司炒期货战绩卓著,连续三年盈利。最辉煌的2017年,公司50.01亿元归母净利润中,期货交易收益就贡献了超过50%,直接推动业绩增长达877.97%。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在金融投资市场,从来都没有常胜将军,何况是风险巨大的期货。
2021年,金龙鱼投资尝到败绩,仅衍生金融工具取得的投资收益一项,就亏损高达25.89亿元。2022年上半年,情况略有好转,但该项收益仍亏损12.39亿元。
卖米面油虽然规模大,但终归属于傻大粗笨、赚辛苦钱的活儿。守着中国巨大的市场,又有上游原料和下游渠道优势,金龙鱼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公司在财报中表示,正将自身产品线逐步拓展至调味品、酵母、日化用品、植物肉、以及中央厨房等领域。
调味品的市场规模虽不如米面油,但市场集中度低,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高。同为行业龙头,2021年,海天味业收入为250亿元,还不到同期金龙鱼2262亿元的零头,可它的归母净利润高达66.71亿元,是金龙鱼的1.6倍。
其实,早在2015年,金龙鱼就与台湾老字号“丸庄”合作,合资成立丸庄金龙鱼(泰州)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投巨资在江苏投建产业园,生产丸庄品牌多种高端酱油产品,并于2019年上市销售。2021年,公司出资3308万元,购买丸庄金龙鱼20%股权,持股增至70%,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进一步加码酱油领域。
2019年,公司入股山西梁汾醋业,将其变为金龙鱼梁汾醋业,后续不断加大投资,目前持股已达73%。
2021年6月,金龙鱼出资4.49亿元,获得广东广味源75%股权,变更为金龙鱼金厨。广味源旗下拥有酱油、蚝油、调味酱、调味油、调味粉、调味醋和调味汁等一系列调味产品。
不过,金龙鱼的财报中,关于调味品收入并没有单独列示,外界尚无法知晓该板块的具体发展情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