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市值近1600亿元的亿纬锂能(行情300014,诊股)披露第四期股权激励计划,拟向165名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350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41.23元/股,
这份股权激励计划的行权价相比于计划公告前一日(2月15日)收盘价折价近五成。按此价格计算,相当于白送员工14亿元,若是这165名员工顶格全部认购,相当于平均“获赠”874万元,可谓是相当“豪气”。
但权利与义务往往是对等的。亿纬锂能将股权激励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工具,同时也对公司和个人层面设置了业绩考核目标:2023年至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700亿、1000亿、1500亿、2000亿元。
激励方案一经披露,投资者就不淡定了。有投资者表示,这是吹牛皮不打草稿;甚至有投资者表示,这是画大饼呢,当初乐视的贾跃亭都自叹不如。那这一业绩考核标准是否较高?股权激励能否顺利落地?
01
营收考核不轻松
先简单看一下:亿纬锂能是动力电池领域的头部企业,但这家公司是以锂原电池起家的,就是消费电子、安防系统、汽车电子、智能表计等领域。或是基于此,与其他新能车电池企业不同专攻一项电池技术不同,亿纬锂能采取“广撒网”的战略。
从消费电池到动力电池,再到储能电池,从三元锂到磷酸钠铁锂,从方形封装、软包封装,再到圆柱封装,亿纬锂能几乎把电池的所有技术和应用路线都做了一个遍,可以算得上电池界的“百货公司”。
亿纬锂能此次立下的业绩“军令状”有点震撼。如果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要达到行权条件,未来4年公司逐年营收复合增长率约40%。今年营收与2022年的预计营收相比增长逾一倍;2024年之后的财年,更是要挑战千亿元营收目标。
根据公告显示,若营业收入实际完成率低于80%,则所在当年不进行相应激励。这也就意味着2023—2026年间,这家公司最低要实现营业收入560亿、800亿、1200亿、1600亿。
根据近期券商对今明两年的营收预测来看,更多给的是500多、800多亿的数值,因此就算按照80%的完成度来看,亿纬锂能立下的这个“军令状”也是远超券商的预期。
不过也有券商给出较高的预测,如在上述股权激励计划公布后,东吴证券(行情601555,诊股)对今明两年的营收预测分别为700亿、108亿。可这个预测距离亿纬锂能这次股权激励给自己定下业绩考核目标也是相差甚远。
图表 1 . 亿纬锂能盈利预测与估值
数据来源:东吴证券
显而易见,亿纬锂能这次股权激励给自己定下业绩考核目标不轻松,投资者也不“买账”。在股权激励计划披露的第二天(2月17日),公司股价收于79.8元/股,跌幅2.6%。
02
落地难度大吗?
近年来,亿纬锂能对外投资频频。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以来,亿纬锂能在电池项目上的投资累计已超过800亿元。如果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加上公司此前拥有的产能,其动力储能电池产能将超过400GWH。
东吴证券研报预计,2023年亿纬锂能电池出货将达65-70GWh(铁锂45GWh+,三元软包10GWh,三元方形+大圆柱10GWh),其中储能出货预计30GWh。
目前储能电芯价格约9.6亿元/GWh,三元动力电芯价格约9.2亿元/GWh,铁锂电芯价格约8.25亿元/GWh。根据估算,亿纬锂能2023年达到700亿营收没问题。
可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暴增,锂电池上游产能大幅扩张,远高于预测的需求量,锂电池材料在未来2年到3年面临过剩的风险。
除了亿纬锂能外,还有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比亚迪(行情002594,诊股)、国轩高科(行情002074,诊股)、欣旺达(行情300207,诊股)、孚能科技(行情688567,诊股)等多家电池厂商也相继宣布多个扩产计划。而这些项目生产线存在一定的建设期和达产期,在项目建成后,行业也存在产能无法消化的市场风险。
根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行情600617,诊股)汽车市场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约为1000GWh到1200GWh,而目前包括电池厂、整车厂和其他跨界企业的产能规划已经达到4800GWh,是前者的4倍。
去年11月,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曾在行业峰会上指出,预计最晚2024年电池全产业链都将出现产能过剩。
不过,有分析认为很大程度来源于结构性过剩,即劣质产能过剩,优质产能仍不足,而这也给动力电池厂商带来了技术和成本控制的新一轮考验。
未来没有主流新技术产能的必将会被淘汰,没有融资能力的也将被淘汰。锂电产业将从“皆大欢喜”转变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阶段。
在激烈的竞争中,动力电池企业必须将发展重点从产能扩张转向产能优化,通过核心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水平提升来实现产品的提质降本,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总的来说,亿纬锂能此次立下的“军令状”难度不轻松。对公司而言,达产应该不是问题,产能消化或是最大的问题。
关键词: 亿纬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