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巨子生物”,HK:02367)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港股“胶原蛋白第一股”。巨子生物发行价为24.30港元/股,开盘价为26.00港元/股,上市首日收涨近10%。
(资料图)
截至11月11日收盘,巨子生物报33.4港元/股,港股市值为331.2亿元。
2021年,巨子生物的毛利率高达87.2%,领先同行业对手,甚至逼近茅台(600519.SH)。
高毛利率曾把这家公司推向“暴利”的风口浪尖——巨子生物旗下的品牌“可复美”,因在电商平台上将一盒5片的类人胶原蛋白敷料定价为198元,相当于“成本4块卖40”,而引发过不小的争议。
成为“胶原蛋白第一股”之后,这家公司的身世也开始受到关注。
01 “面膜大户”的发家史
巨子生物成立于2000年,拥有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的重组胶原蛋白专利,目前主营产品涵盖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和保健食品三大方向。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零售额计算,2021年,巨子生物是中国第二大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从2019年起连续三年,巨子生物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胶原蛋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
根据巨子生物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巨子生物的营收分别为9.57亿元、11.91亿元和15.53亿元。
巨子生物的毛利率位于行业较高水平,且增长势头正盛。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5个月,巨子生物的毛利率分别为83.30%、84.60%、87.20%和85.0%。
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巨子生物的毛利率都处于领先地位。
贝泰妮(行情300957,诊股)(300957.SZ)2019年-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80.22%、76.25%、76.01%和76.30%;同期华熙生物(行情688363,诊股)(688363.SH)毛利率分别为79.66%、81.41%、78.07%和77.43%。
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五个月毛利率数据,来源:巨子生物招股书
高毛利率源自对产业链的掌控。从原料、制造到终端产品,巨子生物的成本都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销售成本方面,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及2022年前5个月,巨子生物销售成本分别为1.60亿、1.83亿、1.98亿和1.08亿,包括原料采购、制造费用及物流等费用。
但另一方面,巨子生物在研发上的“节约”也很惊人。
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5月31日五个月,研发成本分别为1140万元、1338万元、2495万元和1424万元,仅占总收入的1.2%、1.1%、1.6%及2.0%。
销售及研发成本数据来源:巨子生物招股书
和同行们相比,巨子生物的确很能赚钱。不过,净利率数据近年来一直在下滑。
过去三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5.75亿元、8.27亿元和8.51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则分别为60.1%、69.5%和54.8%。2021年巨子生物的净利率已经比2020年减少了14.7个百分点。
经调整净利率数据,来源:巨子生物招股书
今年5月,巨子生物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当时有人将其评价为“靠卖面膜上市”。
这种说法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从实际数据来看,巨子生物的营收,确实对单一品牌依赖程度较高。
2021年,巨子生物营收为15.52亿元,其中来自可复美的收入为8.98亿元,占比57.8%。按照2021年零售额计,可复美是中国医用敷料市场第二畅销品牌,也是中国第四畅销的专业皮肤护理品牌。
可以说,一个“可复美”确实撑起了巨子生物的“半壁江山”。
按产品类别划分的收入明细,来源:巨子生物招股书
巨子生物的诞生离不开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科研”。在学生时代,范代娣是个科研“牛人”。1991年,她从西北大学毕业,又到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继续攻读博士,三年后成为了中国生物化工专业第一位女博士。
毕业后,范代娣回到母校西北大学工作,期间又到麻省理工学院做了一年访问学者。34岁这一年,她迎来了一系列科研生涯的突破——从美国学成归来,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在西北大学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通过基因工程制备得到重组胶原蛋白,并在第二年成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而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创业”。范代娣潜心研究,把类人胶原蛋白技术做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被称为“类人胶原蛋白之母”。但她从“科研大牛”到“企业家”的身份转变,离不开丈夫严建亚的努力。
严建亚和范代娣同为西北大学88级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他留校成为化工系的一名教师。严建亚看到了妻子科研成果背后的商机,2001年,他在西安高新区租了一个18平方米的房子作为办公室,雇佣了一名员工,巨子生物就这样成立了。
严建亚确实拥有出众的商业头脑。除了巨子生物董事长,他还有两个身份——上市公司三角防务(行情300775,诊股)(SZ:300775)董事长,以及西安创客村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
三角防务主要从事航空、航天、船舶等行业锻件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服务,总市值超过220亿元。而西安创客村,从创办起就是巨子生物最大的经销商。
妻子专注技术研发,丈夫推动商业化落地,巨子生物很快就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2009年,巨子生物创立了“可丽金”品牌,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批量生产胶原蛋白护肤品的公司。2011年又推出了“可复美”品牌,其产品类人胶原蛋白敷料——也就是后来爆火的“可复美医美面膜”,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
巨子生物由此进入商业化变现时期。
02 IPO跑赢200亿估值
巨子生物成立以来,一直由范代娣夫妇实际控制,通过家族信托持股约60%。直到2021年底,巨子生物才完成上市前唯一一轮融资,A1轮与A2轮共计融资73.6亿元人民币。
其中,高瓴资本持股4.99%,投资了9.67亿元;中信产业基金持股4.33%,投了8.38亿元;金镒珠海、阿布扎比投资基金、上海剑诚、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诊股)均参投。这一轮融资后,巨子生物IPO前估值超过19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谦喵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巨子生物0.84%的股权。青岛谦喵背后的杭州谦寻文化,实际控制人是知名主播“薇娅”的丈夫董海峰。
巨子生物和谦寻文化缘分不浅。薇娅曾多次在直播间为巨子生物带货合作,帮助可复美、可丽金打入医美市场,在电商渠道占据销量排行前列,也引来一众资本入局。
以11月11日巨子生物的收盘价33.4港元/股计算,总市值为331.2亿元。薇娅夫妇持有的股份市值约为2.7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52亿元),与入股时投资的1.68亿元人民币相比,浮盈约为8400万元。
据招股书,中国功效性护肤品市场零售额规模在2017年为133亿元,至2021年为3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4%。
预计2027年将显著增长至2118亿元,2022年-202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8.8%。其中,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有望在2027年达到645亿元。
来源:巨子生物招股书
国泰君安(行情601211,诊股)近日发布研究报告称,随着双十一临近,组织效率高、且擅长把握结构性增长红利的头部国货品牌商,有望维持快速增长。
在专业皮肤产品行业前五名畅销品牌中,可丽金和可复美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位,巨子生物是目前唯一一家拥有两个畅销品牌的公司,市场占用率有望继续提升。
这就意味着,巨子生物只要能保持住胶原蛋白赛道的“龙头位置”,抢占市场份额,就能继续跑赢估值,获得资本的青睐。
03 “科技牌”还是“微商牌”?
巨子生物能坐上胶原蛋白行业的头把交椅,是靠技术优势赢来的。刚刚创立的时候,巨子生物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型企业”。
医院是巨子生物最早合作的渠道。招股书显示,其产品销售和经销至1000多家公立医院、1700家私立医院和诊所,以及约300个连锁药房品牌。
不过,在商业化变现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可丽金”和“可复美”走向大众消费市场之后,巨子生物和“科技”似乎渐行渐远。
为巨子生物打下了半壁江山的“可复美”,此前因为取得了医药器械上市资格,得以进入大型公立医院和药店销售。“械字号”、“医生推荐”等宣传口径,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然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21年发布了《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修订说明,明确删除了液体敷料、膏状敷料有关内容。因此,巨子生物的一些面膜产品,只能回归“妆字号”。
可复美液体辅料产品不可使用“面膜”字样,来源:某电商平台
“可丽金”曾遭到起诉,称其面膜在未取得特殊化妆品批准文号的情形下,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美白功效,最终被法院判定为虚假宣传。在网上公开投诉平台中,关于可复美的投诉也多达上百条,称其夸大宣传功效。
除此之外,价格体系混乱,直销模式与“传销”相似,也是巨子生物的产品广受诟病的一点。
可复美名为"类人胶原蛋白敷料"的爆款产品,官方售价高达198元/5片。按招股书数据,2021年产品原料成本为1.44亿元,占整体营收9.28%。根据88.7%的毛利率和原料成本推断,每盒成本大约为定价的10%。
但是,巨子生物最大的经销商西安创客村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曾引入了分级代理模式,代理人缴纳相应金额的费用之后,就能以大幅度低于官方定价的折扣价购买产品,还能拉新返利。
网上流传的创客云商收益回报,来源:知乎
创客云商,是西安创客村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子公司。在创客云商官网上,展示的基本上都是可丽金的产品。
产品展示,来源:创客云商官网
这种模式一方面印证了其成本低廉,还打乱了电商渠道、医疗机构和线下门店的价格体系,导致销售模式一度被质疑涉嫌传销,对品牌形象造成恶劣影响。
而西安创客村由巨子生物与严建亚出资成立,后于2017年9月转让给现任总经理马晓轩和自然人张兵。
马晓轩曾历任巨子生物的研发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而张兵曾于2009年9月至2020年5月兼任巨子生物的董事。
西安创客村工商登记变更,来源:天眼查APP
最重要的是,巨子生物的科研投入之低,在行业内都是“垫底”的水平,让人很难认同这是一家靠科研起家的公司。
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巨子生物拥有669名雇员,其中研发人数84人,占比12.6%;销售及营销人数175人,占比26.1%。
2019-2021年,巨子生物的研发开支仅占到同期总营收的1.2%、1.1%、1.6%,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不足5000万元。
而三年来,其销售及经销开支为9378.8万元、1.58亿元和3.46亿元。对比来看,“轻研发重营销”的趋势十分明显。
04 各巨头布局胶原蛋白蓝海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看,巨子生物未来几年将押宝功效性护肤品领域。2021年,中国功效性护肤品的市场规模达到308亿元,前五大公司份额为67.5%,远优于化妆品行业竞争格局。
除巨子生物外,这一赛道其他几个头部厂商分别为贝泰妮、欧莱雅(LRLCY.PQ)、华熙生物。贝泰妮份额为21%,远高于其他品牌商。
欧莱雅集团旗下拥有理肤泉、薇姿等品牌,份额为12.4%,位列第二;巨子生物以11.9%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与第二差距有限。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智研咨询整理
与一般护肤品相比,开发、生产和销售功效性护肤品,需要具备更多差异化技术和成分。贝泰妮的招牌品牌“薇诺娜”,就是以独特的植物萃取成分为特色,形成了市场壁垒。
差异化成分,可以说是医美行业头部企业的“护身符”。
比如在玻尿酸赛道,已经诞生了"玻尿酸三巨头",竞争格局已经趋于白热化。
而对比来看,巨子生物所的胶原蛋白赛道,还是一片蓝海。很多细分成分应用,至今仍只有不多的玩家,甚至是空白。
比如在肌肤焕活应用市场,相比于透明质酸钠注射剂以及肉毒毒素注射剂百亿级市场规模,胶原蛋白注射剂尚未打开。
目前主流产品为动物源(猪皮等)提取蛋白,成本高昂。重组胶原蛋白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在2021年之前尚无获批产品。
除此之外,在基于胶原蛋白的生物医用材料方面,重组胶原蛋白可以作为牙科植入物的理想成分,骨修复材料可用于填充牙槽骨或颌骨缺陷,可吸收生物膜可用于术后的隔离及填充。
实际上,在具有极高技术壁垒的胶原蛋白赛道里,巨子生物手握多个独家专利,可以说是赢在了起跑线。
但从实验室走向医院,再到把“面膜”卖给普通人,巨子生物的研发优势能否足以支撑“一招鲜吃遍天”?
虽然手握核心技术,在前后夹击下,巨子生物并不具备绝对的竞争优势。
一个明显的佐证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行开始布局胶原蛋白市场。
同行业的另一个巨头华熙生物,已经在今年正式发布了多款动物源胶原蛋白、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水解胶原蛋白肽等不同种类的胶原蛋白产品。
能否凭借一个产品被消费者和资本持续青睐,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巨子生物来说,而目前胶原蛋白市场,占据绝对优势的巨头尚未形成,公司还处在技术红利释放的机遇期。
在这样的前提下,只有提升研发水平,探寻新的增长点,抢占技术属性更强的细分市场,才是长远之计。
关键词: 巨子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