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年内两度“卖药”给默沙东,作为仿制药起家的科伦药业(行情002422,诊股),自研创新药加速出海也意味着获得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而作为曾与恒瑞医药(行情600276,诊股)并称为国内“药界双雄”的科伦,如今和恒瑞一样走起了“仿转创”路线,两大巨头以仿制药起家,近年来都逐渐向创新药领域发展,不过如今的科伦与恒瑞相比市值掉队不是一星半点。虽决心转型,但当下的科伦在“仿转创”赛道下却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阵痛期”。
八月首个交易日,科伦药业收盘飘绿,与上周大涨形成鲜明对比。
7月28日,科伦药业创下近一年来的股价高点,即便如此,当下三百亿的市值相较于曾与之并称为“药界双雄”的恒瑞医药来说,后者两千亿市值,科伦药业落队的不是一星半点。
消息面上,7月28日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其与默沙东在肿瘤领域达成研发合作及许可协议,开发一款用于治疗实体瘤的ADC药物(项目B),此后默沙东将根据商业化开发阶段向科伦博泰支付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及相应净销售额提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司“卖药”给默沙东已是年内第二次,对于仿制药起家的科伦药业来说,在研产品加速出海,在充盈现金流的同时也增强自身实力。
然而当下的科伦虽决心转型做创新药,但公司营收仍多来自仿制药,近年来“集采+限抗”,叠加筹备上市的川宁生物成了公司的“吞金兽”,科伦的“阵痛期”承压不小。
年内二度“卖药”给默沙,
国产创新药加速出海
7月28日,科伦药业发布关于科伦博泰临床早期治疗实体瘤ADC项目有偿许可默沙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开发的公告。
公告内,科伦将有偿独家许可默沙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研发、生产与商业化该款ADC药物。双方还将对该款ADC药物的早期临床开发进行合作,而根据科伦管线推测,此次授权大概率为Claudin 18.2 ADC新药SKB315。
默沙东将根据协议内容和商业化开发阶段向科伦支付3500万美金首付款、不超过9.01亿美金的各类里程碑付款及相应净销售额提成。
而这并非科伦第一次“卖药”给默沙东,就在今年5月,科伦药业宣布有偿独家许可默沙东在中国以外(中国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区域范围内研发、生产与商业化靶向TROP2的ADC药物SKB-264。
双方将针对特定早期临床开发计划进行合作,包括探索SKB-264单药及联合可瑞达(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潜在价值。
据悉,该笔交易包括4700万美元首付款、不超过13.6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上市后的净销售额提成。
而科伦再次与国际巨头默沙东合作也是国产创新药出海的又一个里程碑。
就在科伦药业发布与默沙东合作公告的同日,石药集团宣布附属公司石药集团巨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已与ElevationOncology,Inc.就石药集团创新(同类首创)的抗Claudin18.2抗体药物偶联物SYSA1801在大中华地区以外地区的开发及商业化订立独家授权协议。
随着我国医药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国产创新药出海的案例日渐增多,海外市场已成为药企的必争之地,其中海外授权是药企“出海”的方式之一。
而在一众选择出海的创新药企中,主力军也不再仅限于创新药企,多家仿制药在集采压力下逐渐转型加入创新药研发大军,而科伦药业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药界双雄”名号不再,
子公司成“吞金兽”
作为国内输液龙头,科伦药业在经历了两年业绩连续下滑的局面后,2021年终于打了一场“翻身仗”。
根据此前披露的2021年财报显示,科伦药业实现营收172.77亿元,同比增长4.94%;归母净利润11.03亿元,同比增长32.94%。即便如此,科伦的净利润增速与2018年前也无法比较。
▲图片来源:科伦药业财报
作为国内最大的输液生产企业,科伦药业过去一度与恒瑞并称“药界双雄”,市值曾经与恒瑞医药比肩。截至8月1日收盘,恒瑞医药市值达2244亿元,而科伦药业市值仅为310亿元,相差近7倍。
2010年6月登陆A股市场的科伦药业,当年实现营业收入40.26亿,净利润为6.61亿元,到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72.77亿元、净利润11.03亿元。十年间,虽公司营收飞速增长332.5%,但净利润增幅仅为66.87%。
与此同时,畸高的销售费用也是增收不增利的重要因素之一。2021年,科伦药业的市场费用超过50亿元,约占当期营业收入的29.07%。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科伦药业上市后一年,公司成立了抗生素中间体子公司川宁生物。而为了扶持川宁生物,科伦药业也可谓是“煞费苦心”。
官网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为止,川宁生物已经相继投入近100亿元,固定资产70亿。2020年年底,科伦药业董秘曾透露,其融资40亿元至50亿元基本上都用于川宁生物。
近年来,科伦药业对川宁生物持续输血,仅在2020年一年时间里,科伦共为子公司川宁生物提供六次担保,而为此2020年的科伦负债已经攀升至56%,短期借款高达43亿,长期借款32亿,应付债券19亿。
当前川宁生物已踏上IPO之路,而自去年9月起,已经历了两轮监管问询,目前仍处于“已问询”状态。
“集采+限抗”,
黎明前的黑夜还有多长
当下川宁生物能否成功上市还是未知数,作为“国内抗生素龙头”的科伦药业,近年来在严峻的市场环境和巨大的政策压力下承压不小。
自从2012年“限抗令”发布以来,科伦药业作为国内“抗生素龙头”,也深受政策影响,输液产品整体停滞不前。
彼时的科伦药业似乎也意识到输液行业的壁垒,当年年底就开始启动创新转型,并提出以“大输液+抗生素全产业链+专科制剂研发创新”三轮驱动为战略推动发展。
2021年科伦药业共申请专利351项,共获得专利授权195项;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4162项,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258项。
2021年财报中显示,公司当下创新管线主要推动12个临床阶段项目,涉及恶性肿瘤、肝病、自身免疫、麻醉镇痛、尿毒症瘙痒等重大疾病领域。
丰富管线和上千项专利的背后是科伦药业“大手笔”的研发费用,自2013年以来公司累计投入超85亿元,2021年该公司投入研发费用为18亿元,占总营收的10.42%。
然而,科伦药业的转型之路相对较晚,彼时的创新药赛道上成熟的靶点已被采摘完,转型之路对科伦来说前路坎坷。
时至今日,已是科伦药业提出转型的第十个年头,虽提出转型,但仍然身处黎明前的黑暗。公司尚未有创新药实现营收,且该公司预计最早在2023年才会有创新药上市。
需要指出的是,科伦药业当前也面临着研发人员流失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科伦药业前首席科学家、科伦药物研究院院长王晶翼的辞职。此外,2021年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2588人,占公司人口13.6%,较2020年减少19.5%。
此外,仿制药板块,今年7月12日,科伦药业14个品种入围本次集中采购。其中,市场价为25元/片的抗癌药盐酸厄洛替尼片,科伦药业的最低中标价为4.63元/片;其次新仿制药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中标价也仅为0.92元/瓶,与最高有效申报价14元/剂相比下调了93.43%。
虽科伦药业在历次集采中都是“赢家”,但以价换量的背后不知科伦的利润还剩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