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AB面
2022-03-06 09:38:13  来源: 金融投资报  
1
听新闻

今年以来,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收益,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热情高涨。

据清晖智库统计,截至2月15日,年内已有569家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合计购买金额逾170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A+H”上市券商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购买的理财产品金额最大,高达80亿元。总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定期存款深受不少A股上市公司的喜爱,购买金额合计均超过100亿元。需要指出的是,结构性存款受到上市公司高度青睐,合计购买金额超1000亿元。

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在存款的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包括期权、期货等,从而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不过,自监管层发文要求各银行严控结构性存款规模之后,此类理财产品呈现出不断压缩态势。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5.08万亿元,环比下降6.94%,同比下降21.09%。从中不难发现,尽管2021年监管层对银行没有明确的压降指标,但结构性存款总规模仍然在持续小幅下降。

据笔者了解到的信息,结构性存款一般是保本但不保息,其收益都有一个浮动区间,比如2%-4%,满足相关条件就会获得上限4%的收益率,所以比较受欢迎。从实际收益率来看,由于最近两年市场利率整体走低,所以结构性存款的整体收益率也在走低。实际上,大多数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主要是出于保本并能有一定的收益,而结构性存款由于保本、安全系数较高,虽然收益率浮动,但一般比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高,因此受到上市公司普遍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监管规定,上市公司闲置的募集资金投资产品要求:一是安全性高,满足保本要求,产品发行主体能够提供保本承诺;二是流动性好,不得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从这方面来看,结构性存款算上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据媒体记者梳理,上市公司年内购买的理财产品包括券商理财产品、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信托、逆回购、私募等。其中,结构性存款备受青睐,占比约七成。从购买产品的期限来看,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一般以1年以内的中短期产品为主。

对于购买理财产品,大多数上市公司纷纷公示,此举一般不影响公司日常经营运转,不会影响主营业务的正常开展,有利于提高公司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

笔者对此认为,上市公司通过IPO、增发等募集资金之后,一般不会立即都投入到相关项目中,在遇到大额募集资金闲置时,购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也是可以的。当然,前提是购买理财不影响主营业务发展,且主要为低风险类保本产品。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短期内选择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只要不违背相关证券法规规定就无可厚非,若疏远主业过度投资理财,或者把理财作为长期性投资,这种投资行为并不可取,此举可能会把主业给荒废了,不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健康发展。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并非稳赚不赔。实际上,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最终却流向了信托计划,而近年来频频出现的信托计划延期兑付、债券违约等状况,说明上市公司投资理财的风险亦不容忽视。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还有可能遭到骗局。2018年9月,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合肥美的冰箱被骗3亿元理财的案件。美的此前于2017年6月发布声明称,子公司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在2016年3月份购买的10亿元理财信托产品中遭遇诈骗风险。身为一家市值超五千亿元的上市企业,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也会遭到诈骗令人大跌眼镜,凸显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并非绝对安全。

关键词: 理财产品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