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尿素溶液紧缺的局面加剧,在部分网购平台上,10升装的尿素溶液价格一周内上涨近10倍,飙升至1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40元)。就在上周,韩国最大的尿素溶液工厂部分生产线被迫停工,同时将波及韩国快递、消防、医疗救护、公共交通等多个领域,引发高度关注。
尿素断供的局面此前已有先兆。就在上个月,中国海关宣布对化肥和29种相关材料实施出口商品检验,涉及的原料中就包括尿素。由于韩国尿素溶液的主要原材料尿素大部分依赖进口,而中国占到占到韩国进口尿素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中用于车用尿素生产原料的工业尿素占到韩国进口量的97.6%。
因此,管控政策对包括韩国在内的多个依赖进口中国尿素的国家来说,都是一件棘手的事。究竟我国为何要实施化肥管控,对各相关企业又有何影响呢?
管控出口,优先保障国内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尿素生产国和出口国,每年向全球供应500万吨左右的尿素。2021年1-9月份,国内尿素出口量为402.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09.35万吨。根据2021年前9个月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口的尿素中近一半(47.5%)销往印度,14%(56.4万吨)出口韩国。但随着能源短缺影响,我国也逐步采取了一系列“点刹式”管控政策。
众所周知,肥料的生产依托的是能源驱动的化工产业。如果能源市场产生波动,肥料的价格就会产生震荡。由于全球减碳需求,各国纷纷加速推动能源改革,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需求激增,致使原本用于化工生产的天然气,要让出份额供电供暖。
欧洲的化肥供应链所受震荡最为强烈。此前,据塞尔维亚农业部表示,欧洲最大的氮肥工厂“Yara”已经减产50%,克罗地亚库蒂纳也停止生产氮肥。为了控制当地农民的生产成本,塞尔维亚政府也在11月初宣布,再次延长农民申请原材料采购贷款15天。
在全球市场大环境影响下,导致供应的减少。为了保障国内供应,中国化肥产业也跟上了涨价的脚步。今年7月,发改委约谈重点化肥企业,参会企业表示将全力组织好生产经营,暂不安排化肥出口,保障国内化肥市场供应。海关总署也发出公告,10月中旬开始,涉及出口化肥的29个10位海关商品需求出入境检验检疫报告才可通关。至此,我国化肥出口管制拉开序幕。
供应偏紧,产能逐步恢复
2021年之后,尿素供需面持续收紧,下游种植面积同比有所增长,且企业库存、社会库存绝对低位运行,行业掀起轮番涨价潮,叠加后疫情时代通胀共振,尿素整体估值抬升较为明显。因此,目前行业利润较为客观,成本端由于煤炭价格强势也给予较强支撑。
从2020年全球产能分布情况来看,全球尿素产能较为集中,中国拥有约6913万吨,稳居第一位。2015-2017年,全球尿素在经历了一次产能扩张之后,2017年全球尿素产能达2.2亿吨,是近10年的峰值。随后自2018年开始,全球尿素产能增速稳步下降,其中全球产能占比最大的中国更是淘汰了大量的落后高成本煤头制尿素产能。
因山西地区装置生产恢复,上周尿素行业开机率环比上涨5.36个百分点至61.43%,气头企业开机率环比上涨2.71个百分点至70.38%,尿素周度平均日产量也小幅提升至13.39万吨。尿素日产水平虽有所回升但目前依旧处于五年来的第二低位,后续有望持续扩产。
此外,尿素企业库存已经连续一个半月持续增加,上周企业库存较上周增加11.52%至92.9万吨,处于近几年的第二高位。港口库存也较上周小幅提升0.98%至15.4万吨。综合企业和港口来看尿素库存呈现净增状态,后期现货企业挺价压力将进一步增加,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有望改善。
目前,国内超六成尿素溶液概念股市盈率不到20倍,仍处于低估值状态,而随着业绩的进一步提升,未来估值改善空间不小。A股市场超20家上市公司布局了尿素溶液相关业务。从最新估值水平来看,上述概念股超六成滚动市盈率不足20倍。华昌化工、兰花科创、鲁西化工、阳煤化工、华锦股份、华鲁恒升等个股市盈率均在10倍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