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就是国家安全 更是企业的生死红线
2021-07-08 15:46:55  来源: 城市金融报  
1
听新闻

7月4日,“滴滴出行”因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下架。7月5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关于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这是继“滴滴出行”之后,又三家被安全审查的互联网平台。

滴滴出行、满帮集团、BOSS直聘等公司都是在6月前后于美国上市的。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将数据安全提升到了国家安全的层面,同时对重要数据出境安全管理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会沉淀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上述几家被审查的企业,分别为日常出行、网络货运及大众求职领域的头部平台,至少掌握了80%以上的所属行业领域的深度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我国各区域人口分布、商业热力、人口流动、货物流动、企业经营等情况。而滴滴的特殊性在于,作为无可争议的出行平台,滴滴事实上掌握了中国所有城市的个人出行、通行及街景数据。这些地理数据与其他数据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们经过分析和加工,可以用于军事用途。

网信办近日的公告称:“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这一定不是套话,简短的文字道明了事情的原委。滴滴因为存在数据安全风险,被暂停新用户注册,防范风险扩大。也就是说,这一次滴滴触碰的可能是国家安全的生死底线。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场景的深度融合,数据安全问题被屡屡提及,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多项法规出台,聚焦网络相关信息安全、个人信息安全、APP信息安全等方面,规范市场加强监管。大数据的流动共享开放,放大了网络攻击风险。在数字化转型和升级过程中,要同步做好网络安全的“地基工程”。网络安全不再只影响虚拟空间,而是扩展到了现实世界,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我国自2020年4月颁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以来,网络安全审查可以说一直是悬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但它一直没有落下来过。滴滴成为第一个被审查的企业,本身就是一个严厉且严重的信号。

网络安全审查关注的国家安全,落脚点在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供应链安全。因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的产品和服务不当,可能招致三种风险:第一,基础设施被非法控制;第二,重要信息被泄露;第三,业务被中断。这都直接指向至关重要的国家安全。

个人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国家安全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很多时候是休戚与共的关系。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是:同意、必要、安全、公开。如果滴滴因为采购的产品或服务不当,导致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这就同时侵害了上述多方的安全。所以直接下架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它不仅侵犯了公民个人信息,更重要的是触碰了国家安全的底线。

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事关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从无小事。滴滴、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等事件,给所有互联网平台敲了一记警钟,数据安全就是国家安全,更是企业的生死红线。(矫月)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