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企业上市的意识与意愿越来越强烈,原本没想过要上市的企业,也因为逐渐浓烈起来的上市氛围而变得跃跃欲试。
从“主动接轨上海”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从苏州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重要板块,苏州吴江区的“邻沪优势”正在升级中加速释放,也成为长三角多地在一体化推进中加速跑的缩影。
5月12日,苏州吴江明志科技、博众精工两家企业在同一天登陆科创板,创下长三角地区首个区县科创板“双响炮”的先例。此外,今年上半年共新增4家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创下了当地历史新高,吴江区累计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24家。
试图紧握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展及“沪苏同城化”战略机遇的吴江,近期也铆足了劲。
上市公司数量翻番
作为江苏省民营经济的“领头羊”,吴江区给自己定下了在“十四五”期间“上市公司数量翻番,累计不少于40家,其中新增科创板10家以上”的工作任务。
虽然在全国百强区排名靠前,但作为以丝绸纺织为当地主导产业之一的县域地区,要完成这项任务并非易事。为此,吴江区制定了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并排摸建立了200家的上市后备企业库,通过“企业上市服务专班”主动靠前服务,为企业提供融资对接、合规证明出具、行业部门前期指导等服务。
“我们区领导亲自带队,一有时间就深入企业了解经营情况、解决上市瓶颈,今年以来已走访调研了数十家企业。”苏州市吴江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吴誌告诉第一财经,当地企业上市的意识与意愿越来越强烈,原本没想过要上市的企业,也因为逐渐浓烈起来的上市氛围而变得跃跃欲试。吴江上市公司数量的激增不仅提升了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信心,也加速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转型。
当天的科创板上市“双响炮”,就是政府与企业合力推动的结果。其中,明志科技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是高端制芯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同一天上市的博众精工,则是工业装备制造领域提供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的企业,掌握核心算法技术并拥有相对完备的研发管理体系。
在此之前,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创下了全区从申报到科创板成功上市只用6个月的最快纪录。
从上世纪80年代的乡镇企业发展至今,吴江目前已集聚包括丝绸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及光电缆在内的四大主导产业。吴誌表示,凭借邻近上海的区位优势,他们还定期邀请上交所的专家和头部券商走访当地重点企业,精准对接科创属性标准,一对一答疑解惑,助推企业做优做强。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加大了对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在今年出台的政策中,吴江区提出分阶段给予企业共计700万的上市奖励,并在此基础上,额外为企业科创板上市提供100万元,即总额800万元的奖励,并给予保荐机构100万元的奖励,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科创板上市的积极性。同时,吴江区还积极鼓励企业发展直接融资、深化并购重组。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吴江区上市公司A股再融资规模达101.67亿元,蝉联苏州市第一位。
产业集群借力升级
在多年对接上海的努力中,吴江长期承接着上海的溢出效应,而这样的溢出效应正在从产业项目溢出,升级为创新资源溢出。
在4月30日于上海举行的2021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吴江)上海投资说明会上,吴江区委书记李铭表示,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实施以来,吴江积极用好示范区平台,对接上海、融入上海,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全力承接上海创新资源,强化协同增强效应,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沪苏同城化步伐不断加快、进程不断加速。
五一假期前后,吴江在上海和当地密集举办投资和产业对接活动,也迎来了项目的集中签约。
在上述说明会上,吴江共签约32个产业项目及合作项目,总投资约462.55亿元,涉及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金融、商贸、文旅等领域。
在5月8日举行的吴江航空航天产业推介会上,8个项目签约落地,加上4月26日在苏州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大会上已签约的2个项目,总投资金额达56亿元。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原党委书记滕霖在该推介会上告诉第一财经,吴江拥有较强的制造业基础,但主要强在装备制造和纺织业,而航空航天不仅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还是集成度很高的行业,因此,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吴江乃至苏州要认识到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规律,除了营造氛围、集聚资源,还要针对短板,与已有较强基础的上海形成互补。
自今年2月底以来,吴江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赴中国商飞及其供应商单位进行考察对接。吴江区工信局局长王炜表示,立足自身产业基础,重点布局以增材制造、高端数控机床为代表的航空智能装备,以无人机为代表的通用航空产业和以芳纶蜂窝纸、树脂基复合材料为代表的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是吴江区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重要方向。
苏州信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下称“苏州信能”)在吴江开发区的项目,将于本月正式投产,具有年产飞机、航空发动机作动筒、精密偶件用高精度数控珩磨装备50台套生产能力。
苏州信能董事长刘忠对第一财经表示,航空航天领域的不少技术迫切需要通过国产技术来替代进口,并做到自主可控。目前,他们正在和中国商飞进行研发合作,而要实现技术突破,最大的挑战还是人才。公司今年计划把技术人才团队扩充一倍,并加大对于科研的投入。
苏州巨峰电气绝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长征五号循环泵低温电机绕组及伺服电机材料供应商。该公司技术副总经理夏宇告诉第一财经,公司作为绝缘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部分产品已经攻克了替代进口的难关。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公司的生产研发与应用场景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今年形势比去年好很多,订单做不过来。”夏宇表示,由政府搭台的推介会,让企业能够和应用端的客户面对面沟通,为他们带来了更多机会和资源。目前,公司的产值约为7亿元。由于前期研发投入获得的成效,夏宇预计,公司今年的产值将有30%左右的增长。
滕霖认为,“要带动当地企业的升级,至少要先动起来”,这样的产业推介会,让与航空航天产业关联较高的企业收获了更高的关注,有利于他们整合科技和人才资源,寻求技术突破的同时也收获更多订单。
纺织重镇紧跟“时尚”
作为全国纺织重镇,光是吴江盛泽镇,年产纺织品就约占全国45%,所生产的面料总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化纤面料产量则占全国的70%。
全球疫情虽然带来了短暂的订单回流,但纺织行业的产能过剩和订单转移等挑战依然严峻。这让转型成为企业必须迈出的一步。
作为全国“面料之都”,盛泽镇的定位从2019年开始转变为了“时尚之都”。
吴江副区长、盛泽镇党委书记沈春荣在5月8日举行的2021盛泽时尚周暨第九届江苏(盛泽)纺织品博览会云展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盛泽正在围绕打造世界级高端纺织产业集群,全面推进“时尚之都·美丽盛泽”建设。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陆子平告诉第一财经,每年的盛泽时尚周,他们都与上海时尚产业发展中心紧密合作,希望能把上海先进的理念、海派文化以及与世界接轨的潮流元素,多维度地嫁接到盛泽当地的产业。
把时尚融入纺织转型,这样的引领,让原本注重生产的企业,开始更多向设计、研发和品牌发力。一方面,吴江打造出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从一根丝到一个品牌”的完整纺织产业链,走出了恒力、盛虹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另一方面,盛泽正在向成为世界流行面料风向标的方向迈进,为全国提供越来越多优质的时尚面料。
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韩平对第一财经表示,过去是面料环节的设计创意,现在整个产业链都被“时尚”串起来了。以前往往是服装制造厂在品牌商给出款式后去找面料,现在是服装厂主动收集最时尚的面料,然后由面料方来提供设计,联手的同时,也实现了时尚和创意的最大集合。
盛泽镇经济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宗亮表示,今年盛泽镇将坚持“绿色、科技、时尚”发展方向,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800亿元,智能工业投入21亿元,实现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23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7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