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井喷式增长,是否会重塑传统汽修汽配行业格局呢?
2021-04-09 13:43:42  来源: AC汽车  
1
听新闻

日,《晚点LatePost》报道称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

有意思的是,就在小米官宣造车两天后,在小米园区举行的华夏同学会,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关键人物齐聚,滴滴 CEO 程维和杨峻当天也在现场。

程维此前曾表示,滴滴不造车,也不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滴滴的核心能力就是服务好用户,服务好车主,在大数据和技术上面不断投入和突破。

或许,程维也要面对“不想造,也得造”的事实了。当然,滴滴卷入造车大潮符合它的商业逻辑,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跨界造车”如今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标配。

可以想象,3-5年后,随着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互联网科技公司等不断加码新能源车赛道,衍生的新能源车售后服务机会是块怎样的“香饽饽”,独立售后企业谁能吃到这波红利呢?新能源车井喷式增长,是否会重塑传统汽修汽配行业格局呢?

01、万事俱备,只欠“造车”

雷军在阐述小米造车的优势时,说了几点:有钱;有1万多人的研发团队;有手机业务做靠山;有完整的智能生态。

那么,滴滴造车又有什么优势呢?

首先,与小米、百度相比,滴滴的造车经验最为丰富。

2020 年 11 月,滴滴与比亚迪合作推出首款定制网约车 D1。据悉,在与比亚迪定制D1期间,滴滴出行汽车创新中心集合汽车工程、设计、技术团队,参与了包括整车工程 Package、人机工程布置、内外饰造型、整车配置、座椅原型、车联网软件架构等的设计。

毫无疑问,庞大的网约车数据是滴滴独有优势,来自于滴滴用户的实际体验可以为滴滴造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D1诞生,也意味着滴滴已经深入参与到造车过程中。而当时直接参与此合作的滴滴部门是小桔车服。

小桔车服的重心是为新能源车做产业配套,可以看成是滴滴“造车”的第二道保障,旗下含有小桔有车(汽车租赁台)、养车、二手车、小桔能源(充电加油)等业务。

可以想象,一旦小桔车服在新能源车的维保、充电、保险、金融等领域形成闭环,在新能源时代来临时,足以形成竞争壁垒,实现小桔车服在新能源时代行业领先的野心。

此外,对于互联网企业介入造车来说,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自动驾驶技术。

据了解,滴滴从2016年组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部门,主打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2019年8月,滴滴宣布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随后迅速获得大额融资。

2020年5月,滴滴自动驾驶获软银超5亿美元融资。一个月后,滴滴自动驾驶宣布与北汽合作,双方将共同研发高级别自动驾驶定制车型。2021年1月,滴滴再次获得新一轮3亿美元新融资。

一位业内大咖表示,造车赢面最大的公司还是滴滴。滴滴现在专车差不多有一千万辆,换代周期大概是五年,如果全换成自己造的车,一年就是200万辆,即便是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销量加起来,也很难与之匹敌。而且网约车每年行驶里程更长,积累的出行数据可以为自动驾驶技术迭代带来参考。

02、制造新故事,还是完成生态闭环?

在出行赛道“战局”基本稳定后,滴滴已经占据了身位优势。

但疯狂“烧钱”拿下的市场份额,仍然需要巨额的运营费用来保障,滴滴因此一直在亏损的泥潭里挣扎。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底,滴滴成立的7年里累计亏损预计已超过500亿。

另一方面,受限于网约车模式本身带来的桎梏,台想盈利的途径要不对用户端涨价,要不对司机端高抽佣,但是滴滴在这两端进一步挖掘的利润空间都十分有限。

滴滴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网约车业务就需要找到新故事,“造车”概念是不二之选。

作为当下资本市场的热词之一,二级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超高的预期,无论是哪家公司宣布造车,都足以引发资本市场一阵躁动,带动相关公司股价暴涨。

例如,年销量仅仅50万辆的特斯拉,最新市值已经超过6600亿美元,远超过年销量1000万辆的传统巨头丰田;再比如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三剑客”蔚来、小鹏、理想,虽然他们去年的交付数量都未超过5万辆,但市值却达到了627亿美元、292亿美元、230亿美元。

其中,蔚来在市值方面,已经与即将上市的滴滴接。据《晚点LatePost》报道滴滴计划于今年上市,目标估值约为600亿美元到800亿美元之间。如果滴滴踏入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新闻被证实,无疑会带来充满想象力的故事。

另一方面,从成本和效率方面考虑,滴滴与其花费巨资购买,而且在造价和技术上没有自主决定权,不如自己造车。既可以与自动驾驶、大数据等技术联动,又可以进一步优化网约车模式的运营效率和盈利模型。

此外,滴滴造车有助于实现生态的闭环。随着汽车从硬件时代向“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转变,滴滴已经在代驾、金融、货运、拼车、顺风车、跑腿、保险、小桔充电、小桔车服、无人驾驶、地图等方面进行了布局。

不难想象,一旦造车计划落地,滴滴可以把多元业务获得的C端流量聚合到新车上,从而实现生态闭环。

毕竟,如今市场上已有很多声音,将智能电动车视为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流量入口。

总的来说,滴滴造车既利于当下拉高估值,又能布局未来,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一石二鸟,岂不妙哉?

03、巨头扎堆布局,重塑汽车后格局?

根据IDC预测,受政策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在未来5年迎来强劲增长,2020年~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36.1%,整体销量有望在2025年达到542万辆。

面对这样一个超10万亿元的超大市场,也是格局未定、充满机会的增量市场,对于任何一家具备造车能力的企业来说,难逃“真香定律”。

造成新势力中,蔚来日宣布已完成10万辆量产;传统车企如上汽大众、宝马等都已在新能源领域进行了布局,上汽大众ID系列已开始交付;已经入场的科技巨头如阿里,联合上汽、浦东新区三方打造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汽车”;百度与吉利合资推出集度汽车……新能源行业已经进入爆发的前夜。

从产业角度看,一个新兴市场的崛起必然会对传统市场带来冲击,汽车电气化的变革必将影响整个汽车产业链。

最明显的冲击来自汽车维保需求变化。随着发动机、变速箱等内燃机动力系统逐步被取代,机油保养和深度维修需求缩减,会导致传统汽配市场的格局出现重构。

一位蔚来ES8(参数丨图片)车主表示,“我可以一年不需要去4S店,用了2年所有维护费仅150多元人民。”

据机构估计,汽车后市场的规模会随着电动车的进入而缩小15%。

另外,新能源车的服务内容和对技师的要求区别于燃油车,传统汽修店现有设备和技师的知识结构面临更大挑战。

不可否认,新能源车这头“灰犀牛”,正在加速冲向独立售后市场,将重塑传统汽修汽配格局。

危机中也孕育着机会。各大造车新势力更倾向于与独立售后企业合作,目前豪华车专修连锁和区域连锁的龙头企业已经吃到这波“红利”。

滴滴在2020年和金固及汽车超人达成合作,共同布局新能源领域,这种打法或许也将吸引其他大玩家跟进。

可以肯定的是,百度小米滴滴之后,不管谁是下一个造车企业,其对车主提供优质服务的需求不会改变。而能够高效地满足这一需求的售后服务企业,将迎来高光时刻。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