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在广州开幕,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广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总量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2922亿元,是全国唯一破万亿元省份。
全国唯一预算收入破万亿元省份
报告显示,2020年广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年均增长6%,总量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9367亿元增加到12922亿元、年均增长6.6%,是全国唯一突破万亿元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突破4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7万亿元。
在“双区”建设方面,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战略全面实施,深圳先行示范区开局良好。随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新横琴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正式开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广东还大力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实施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科研资金跨境使用、与港澳共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政策措施,"湾区通"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新注册港资企业1.3万家、澳资企业3280家。
作为科技创新大省,2020年广东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研发经费支出从1800亿元增加到3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4%提高到2.9%,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跃居全国第一,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首位。
去年广东外贸进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保持稳定,东盟成为广东第一大贸易伙伴。新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3万个、其中超1亿美元项目43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20亿元、增长6.5%,总量创近年来新高。
此外,2020年广东在推进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克难和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防疫物资与装备调运总量全国第一
在过去一年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广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毫不放松抓好新冠疫情防控。认真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第一时间建立战时指挥体系,迅速启动全省一级响应,调配最强救治力量,97万名医务人员、540万名党员干部、30万名社区工作者、50万名志愿者共同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成功打赢应对春节后返程高峰、复工复产复学、零星散发疫情快速处置等多场硬仗,迅速有效控制疫情。
此外,广东还全力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强化粤港粤澳联防联控,大力支持香港抗疫工作,稳妥有序恢复粤澳人员正常往来,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南大门"。坚决服从服务全国大局,驰援湖北武汉和荆州,加强国际医疗合作和科研攻关,口罩、口罩机等防疫物资与装备国家调运总量全国第一,交出一份体现广东效率、彰显广东担当、展现广东力量的答卷。
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成年度重点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广东将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今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6%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
马兴瑞介绍,今年广东将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强化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港澳法律、医疗、建筑及工程等专业人士在大湾区内地便利执业。完善广深战略合作机制,全方位推动科技创新、现代产业、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对接协作,协同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合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联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综合交通枢纽,共同增强核心引擎功能。
广东今年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开工建设合湛高铁等项目,加快广湛、广汕汕、深江、深汕、梅龙等高铁和货运铁路建设,建成赣深高铁、南沙港铁路。建成湛江新机场、韶关新机场。抓好惠州太平岭核电站建设,开工建设陆丰、廉江核电,推进天然气主干管网"县县通"。加快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5G网络粤东粤西粤北主要城区全覆盖,打造珠三角5G网络城市群。
同时,今年广东还将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并加快中委广东石化、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华星光电、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等项目建设。(记者郑澍 官文清 夏燕)